科研开发处
 首页 | 部门概况 | 通知公告 | 科技信息 | 学报信息 | 学术委员会信息 | 学风建设 | 政策文件 | 下载中心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学风建设>>正文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学风建设年度报告
2014年04月25日 cqgmyky   本站原创  审核人: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学风建设工作报告

 

2011年,学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狠抓学风建设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现将学院2011年度学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不违背学术道德的自律意识

(一)注重学风组织建设,强化主体责任

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建立了学风建设领导机构,院长为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落实了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将学风建设纳入学院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落实、三公开运行机制,建立了教育宣传,制度建设、不端行为查处工作体系。

(二)加强教师道德教育,培养自律意识

学院注重教师的自律意识和自我道德养成,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师生中加强科学精神教育。通过组织教师、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开展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觉悟,借助道德力量,使师生自觉增强自律意识,遵守学术道德。

(三)加强教师诚信科研,规范学术行为

学院把诚信科研作为教师队伍学风建设的重点,把科学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职业培训体系和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内容。严格执行科研课题立项、试验、调查研究过程、成果申报、评审等环节的程序,并列入教师年度业绩考核和检查内容。引导教师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规范学术行为,抵制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风气和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四)深化教风引领,培育优良学风

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督,认真审阅他们的实验记录和论文手稿,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感染教化学生,注重言传身教的榜样和发挥楷模的教育作用,实现了教风、学风的有机结合和与校风的深度融合。

二、强化制度管理,完善了不能违背学术道德的他律约束

(一)健全学术规章制度

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惩防并举、标本兼治,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注重制度约束,规范学术管理,借助制度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学院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术委员会积极承担学术规范教育和科研诚信宣传;积极开展对申报的12个科研项目、8个教改项目、6个精品建设专业、2个优秀教学团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匿名评审;依据《学术道德行为管理办法》(渝工贸院〔201044号)规定,负责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取证工作。

(二)强化科研过程管理

学院建立健全了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学报》章程及管理制度、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业绩考核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形成了项目申报信息公开、科研立项、研究成果匿名评审、研究过程检查、实验数据审查、学术成果公示、异议材料复核、研究资料存档、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等规范运行程序,增强了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三)客观公正业绩考核

学院以示范建设为契机,深化内涵建设和发展,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坚持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的规律,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在坚持量化指标考核《科研工作业绩考核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社会服务奖励办法》、《教师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加大质量和贡献指标的权重,引导教师在科学研究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创新质量和贡献,克服了将学术成果、学术奖励和物质报酬、职务晋升挂钩的倾向,形成了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要体现重创新质量和贡献的导向。

三、借助社会力量,强化了不敢违背学术道德的舆论约束

(一)注重同事监督

学院坚持把监督作为加强学风和科研诚信的防腐剂。在教师业绩考核中,实施内网全面公开,鼓励同行同事相互监督,全院教师、员工发现或有正当理由怀疑他人有学术不端行为,均有责任进行举报,实现了业内、院内的全面监督约束。

(二)加强行政监督

学院高度重视行政监督,成立了质量管理监督办公室和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工作权限是直接向学院领导负责,履行行政监督职责,以加强学院全面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的督察督办和具体指导,促使学院各项工作得到有序运行,充分发挥了行政监督的作用。

(三)坚持社会监督

学院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借助外网和新闻媒体等载体,既报喜也刊忧,对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及时公开事实和处理结果,营造社会舆论,借助社会力量,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和约束,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消除各种侥幸心理。

四、丰富活动载体,彰显了学风建设成效

(一)科研教改实力增强,社会服务成绩显著

科研实力稳步提高。2011年科研教改结题23项,立项14项,其中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重庆市教委自然科学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345篇,其中核心期刊35篇;教师主编(参编)教材15部,自编教材11部;申报专利5项,获得4项。生物化工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被涪陵区科委认定为2011年度涪陵区技术创新机构,土木与水利水电工程应用、能源开发利用等9个团队被涪陵区科委批准为涪陵区科技创业创新团队。荣获“重庆市高校全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先进集体”、“全国职教院校及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涪陵区首届学术活动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编辑出版《学报》4期,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编辑部”。

学院13位教师受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表彰,荣获涪陵区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院教师参与重庆市教委2011年度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学院14位教师获奖,其中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表彰涪陵区第七次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学院3人获二等奖2项。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处,负责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学院科协建立了生物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服装制鞋技术和会计事务咨询等6个科普推广团队。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社会服务奖励办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教师为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咨询服务收益达56.89万元。为涪陵区百胜镇开展了丛林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园规划服务,实现了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的跨越。开展重庆华峰化工新员工培训、涪陵区事业单位干部培训、移民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华中电监局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电网工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等短期培训3950多人,组织完成银行业(证券)从业人员考试2286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深化教学质量管理,内涵建设卓有成效

内涵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强劲动力,学生获重庆市第四届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及制作技术项目三等奖、建筑工程技术项目三等奖,第五届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钱江杯”技能竞赛施工图预算编制项目三等奖、水工建筑测量工项目三等奖、水利工程CAD项目三等奖、PLC电机控制项目三等奖,“扬农杯”全国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1个、个人三等奖2个,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总决赛专科组三等奖,第二届广联达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总决赛专科组最佳团队合作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重庆赛区决赛二等奖,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川渝赛区总决赛专科段第三名、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重庆赛区一、二等奖各1个、全国总决赛优胜奖,第五届“用友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个,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奖5个,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专科组一、二等奖各1个,专升本134人,上线率61%,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合格率为84.4%,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为96.7%,毕业生双证率为96.39%

(三)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精神,扎实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植树13000余棵,暑期有921名学生参加带薪实习,12支小分队200余人参加“三进三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访群众1000余户,7000余人次参加社会调研活动,撰写心得体会7000余篇。举办了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庆祝建国62周年系列活动、春季田径运动会、秋期球类运动会、“12.9”歌咏比赛、社团艺术节、寝室文化艺术节,辞旧迎新文艺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各系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红歌传唱、经典诵读、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寝室创意、魅力女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新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市学联表彰为2011年度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建筑工程系“十二五”规划宣讲服务团被表彰为优秀团队,学院学生会被市学联表彰为2010-2011年度重庆市优秀学生会,学生评为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3人,重庆市教育系统唱读讲传活动先进个人5人,获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等奖1人,重庆市第30届大学生“校园之春”歌手大赛二等奖1人、博文大赛二等奖1人,重庆市大学生“中华魂”读书活动中演讲三等奖1人、征文三等奖1人。在重庆市第二届“健康校园杯”大中学生运动会中,获田径男子团体高职高专第五名、个人第一名2个、第三名1个,女排第二名,男排第四名,乒乓球高职高专组团体总成绩第二名,个人第一名2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1个。

学院2个学生集体、25名学生被市教委、团市委表彰为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20092010学年度学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名学生被市教委表彰为优秀大学毕业生,院学生会被重庆市学生联合会评为“优秀学生会”,1人被评为“十佳学生会干部”,1名学生被评为涪陵区“十大杰出青年”,173名优秀毕业生、212名优良毕业生、51名三好学生、154名优秀学生干部、326名单项奖获得者、12个先进集体、131间文明寝室受到学院表彰奖励。

2011年,学院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技研究、净化校园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社会风尚,推动学院内涵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风建设办公室

20111230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03-2010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重庆市蒿枝坝都市工业园(涪陵区涪南路108号) 邮编:408000 联系我们:cqgmywlzx@163.com

党政办:023-72806399(传真) 招生热线:023- 72806301 72806302 72806303 渝ICP备50010201500044号

Baidu
map